2025年3月TIR运输新进展
作者:兴元顺达   浏览量:627 次   发布时间 :2025-03-22
2025年3月,中国多个地区在TIR运输(国际公路运输公约)领域取得新进展,尤其在浙江省和山东省,TIR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扩大,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物流选择。以下是3月份最新的TIR运输动态总结:

一、浙江省TIR运输新突破
1. 温州首票“TIR+市场采购”货物出口欧洲 
   - 3月20日,浙江省首票采用“TIR+市场采购”模式的货物从温州瑞安启运,货值13万元的小商品经满洲里口岸出境,预计10-12天抵达欧洲。该模式通过一次申报、一证到底的便捷通关,可减少40%运输时间和30%成本,为中小微企业出口提供新通道。  
   - 温州海关通过“点对点”联系机制和口岸协调,保障车辆顺利通关,并计划在瑞安建设中国东南地区首个TIR集结中心,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。

2. 杭州开通“TIR+跨境电商”出口通道
   - 3月13日,杭州首批货值200万元的跨境电商货物通过TIR车辆经阿拉山口出口,成为浙江省“TIR跨境电商”模式的首例。该模式结合跨境电商直邮报关,实现“门到门”运输,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四分之一。  
   - 浙江省内已形成温州、义乌、嘉兴、杭州4个城市的TIR运输网络,覆盖服装鞋袜、家居用品、机电产品等商品,推动“浙江制造”走向“一带一路”市场。

二、TIR运输的全国布局与优势
1. 运输效率与成本优势 
   - TIR模式依托《国际公路运输公约》,实现全程不倒装、不卸货,通关手续简化。相较传统海运,可节省10-15天时间;与空运相比,成本降低约75%。

2. 多地集结中心建设 
   - 除浙江外,山东临沂于2024年获批全国第六个TIR集结中心,青岛、济南等城市也开通了覆盖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线路。这些枢纽通过政策支持和企业合作,提升跨境物流效率。

三、政策与企业协同发力
- 海关支持:杭州海关提供全流程指导,包括快速审批、证书签注及口岸协调机制;义乌海关推出“7×24小时”预约通关服务,保障TIR车辆高效出境。  
- 车企适配:一汽解放J7创领版牵引车针对TIR长距离运输需求优化设计,在郑州-莫斯科等线路上完成测试,强调高可靠性和低故障率,助力跨境物流时效性。

四、未来展望
- 集结中心扩容:浙江瑞安、山东临沂等地计划扩大TIR集结中心规模,吸引更多持证企业入驻,推动区域经济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。  
- “第四物流通道”潜力:TIR运输作为中欧间继铁路、空运、海运后的补充,预计将随“一带一路”深化和技术升级,成为跨境物流的重要增长点。